专访范周|跨年直播公开课:2020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今日看点
2019年12月31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将为全国观众再次带来一场“跨年直播公开课”的文化盛宴。近日,半月谈新媒体中心就此公开课的相关情况对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教授进行了专访。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视频来源:半月谈新媒体中心)
“课”要怎么上
范周院长全面地介绍了2019年跨年公开课的筹备情况,将本年度公开课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出来:时间性、群体性和互动性。在时间性方面,公开课将沿着时间轴向公众追忆和回顾新中国70年来文化发展进程。群体性则主要表现为公开课将从范周教授一人的“一枝独秀”转变为七位讲师的“百花齐放”,多元观点的分享和碰撞值得期待。公开课的互动性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特性,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传播,无论是弹幕的展现形式,抑或是网民的提问参与都是互动性最有力的诠释。
在访谈中,范周院长对其他六位讲师的演讲主题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贾旭东教授专注于文化政策的研究,他将在公开课中讲述新中国70年文化发展政策的演变。多年来致力于文化传媒法研究,在这一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李丹林教授热衷于文化立法研究,将为民众们分享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文化立法的观点。担任过奥斯卡电影评委的林振宇老师会以电影作为他公开课的切入点,围绕70年来中国影视传播的主题向人们娓娓道来。研究音乐产业的朱敏副教授,准备以唱片为例讲述70年来中国音乐产业及其衍生产品的发展状况。在所有导师中最年轻的刘京晶副教授一直深耕网络文化治理与公共文化的研究,她将基于互联网文化进行深刻的解读和思考。学院党总支书记卜希霆副教授将在公开课最后时段与范周院长一起展望2020年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向。
如何将70年文化发展的宏大命题耳目一新地展现?这是范周院长十分关注的问题。经过学院师生的反复讨论,公开课选择从不同年代的人群出发,通过“回忆”各自难忘的往事来阐释文化发展这一宏大命题。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年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观点将被提炼出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于世,让公开课兼具权威性和趣味性。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的文化政策和文化法治建设,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这些阶段中所作出的重要决定将成为此次公开课的另一大看点。据范周院长透露,有关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对文物保护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在此次公开课中将一一“露面”。
“知识消费”,这是最好的时代
“近些年来跨年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范周院长在访谈中多次谈到。在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大鱼大肉的物质享乐,而是利用宝贵的休息时间进行理性的“知识消费”。与众多极具商业色彩的跨年演讲不同的是,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的跨年公开课是完全公益的。免费而优质的公开课极具观赏性和吸引力,近千张现场门票可谓是“一票难求”。同时,作为一门学科、一门课程,公开课不求观点的“新奇”,但求事实的“精准”。在此次公开课中,任何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意义等元素,都需要建立在精准的知识框架之上,力求严谨科学。作为北京高精尖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此次公开课将进一步延展为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精品课程”的实验典范。在长达半年多时间的准备过程中,全院师生从策划、技术、宣传、推广等各个环节分工协作,在鲜活的实践中一起完成了“新中国70年文化发展史”的课题。
作为学院“品牌活动”的跨年公开课,每一年的主题都与时俱进。从2018年“见证·文化40年”到2019年“新中国文化70年”,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剖析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见证·文化40年”跨年公开课
“顶天立地”的新设想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在全国同类学院中拥有多个“之最”——学科门类最全、师资人数最多、学位授予层级最全。范周院长用“顶天立地”来概括学院未来的建设设想。
所谓“顶天”,就是作为智库要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院将在未来就“雄安新区”专题文化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及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重大文化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所谓“立地”,即是要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担负做好“顶天立地”的文化使命,人才培养战略是关键一环。范周院长强调,文化产业是一门应用学科,学院人才培养是文化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支撑。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同时,“传播也是生产力”。学院要抓好5G时代的契机,对全媒体、融媒体进行大胆的尝试。
文章来源:
半月谈,《“跨年直播公开课”:2020年的正确打开方式——专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
END
美 编 | 李 渊
推荐阅读